深山惊现钢铁巨鸟:猫儿山坠机之谜
1996年10月2日,广西兴安县猫儿山深处,瑶族村民蒋军和潘奇斌像往常一样进山采药。茂密的原始森林中,参天古木遮天蔽日,两人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。眼看天色渐暗,乌云密布,他们决定在仙愁崖附近的大树上过夜。
就在攀爬过程中,一道刺眼的闪光突然划破暮色。好奇心驱使下,两人拨开层层灌木,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毛骨悚然:扭曲变形的金属残骸散落一地,锈迹斑斑的头盔和弹壳半埋在泥土中,螺旋桨的碎片深深嵌入岩缝,更令人心惊的是,几具森森的人骨静静躺在残骸中央......
展开剩余73%神秘残骸惊动四方
10月16日,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带领专家团队抵达现场。经过初步勘察,确认这是一架二战时期的军用轰炸机。考虑到可能涉及国际事务,当地政府发布禁令保护现场。随后的两个多月里,搜救队员在海拔1828米的险峻山岭间,顶着恶劣天气,共收集到12块机身残片、14件武器、22个氧气罐等大量遗物,以及飞行员的遗骨和5块身份牌。
飞虎队的最后航程
经中美专家联合鉴定,这架编号40783的B-24轰炸机隶属于美国第14航空队375轰炸中队。1944年8月31日,它从柳州起飞执行轰炸任务后,因基地遭袭改道桂林,却在猫儿山神秘失踪。由于当时正值桂柳会战,加之坠机地点地势险要、终年云雾缭绕,这架飞机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长达52年。
英雄归乡之路
1997年起,中美联合搜寻工作全面展开。美国专家使用先进设备对每一寸土地进行筛查,连最微小的遗骨碎片都不放过。经过近三年努力,终于让部分英雄魂归故里。调查显示,机上10名机组人员均为19-26岁的青年,其中一位26岁的飞行员家中还有等待他归来的妻儿。
永恒的纪念
1998年,在中央军委批准下,广西政府在猫儿山铁杉公园修建了美军飞机失事记事碑。这座耗资20余万元的纪念碑用中英双语铭刻着英雄们的事迹。揭幕仪式上,中美双方代表共同缅怀这些为反法西斯战争献出生命的勇士。
如今,当游客驻足碑前,仿佛仍能听到半个多世纪前,那架钢铁巨鸟穿越云层的轰鸣,见证着那段永不褪色的抗战记忆。
发布于:天津市